空拍電影「看見臺灣」 ♥ 觀後有感
空拍電影「看見台灣」,我看完了!! 落淚推薦~~配樂跟歌曲都好聽,話題雖然沉重但不失電影的高潮迭起,算是真實版的「魔法公主」??
看完的第一個感覺是: 身為「人」的羞愧與反思
然後真想把審批建案、開發案;排放汙水、廢氣的人,全部用UFO的藍色光束通通綁架,並且在他們的腦中強迫播放這整部電影,最後再準備大槌子把他們通通敲醒!!!
其實有一點身為臺灣人卻無能為力的失措感,我們這一代從認識字開始,從外星人寶寶用顏色垃圾分類;到小學、中學的資源回收站;各式的環保比賽。我們知道垃圾要減量、要分類回收、要再利用,但是教育做到了讓人人都知道垃圾分類,後段的垃圾處理卻永遠有一層神秘的面紗,各類生產階段造成的"巨量"垃圾更看不到管理的效益。把城市垃圾收集,然後在邊緣無人區域推放掩埋;與隨手在街上不起眼的地方亂丟垃圾有甚麼兩樣?
開發與保育的確在對立面,但在開發與建設的同時,是否有評估伴隨的浪費與破壞?我們被教導做事要看正反兩面、評估報告需要全面。教導我們的上一代,你們知道嗎?保育的速度永遠跟不上,沒有投入怎麼可能跟上。放慢開發的腳步(幾個億在進賺的商人,撥出1%研發一下低汙染製造與廢料淨化吧!)、加速保育。讓我想到最近食安的例子,說德國把各類產品生產檢測當作「必要成本」,而台灣則當成「降低利潤」來操作。我相信保育也是一樣,一個開發案必須把相對會產生的環境成本考量進去。不然,身為青年,我真的不知道該「感激」經濟起飛給我富裕的童年、還是該「害怕逃離」經濟起飛給我的末世中老年。最近在主流的幾家雜誌有新的論點,過去「下一代的主人翁」式的各種推測建議,現在有「給當權的你們」的相關文章。當權的前輩們,你們能做更多的事情。不管是勇起改革,或是暗裡釋放內幕指條明路給我們。只要真實,我們就願意追隨;只要有路,我們就膽敢共闖。
最後分享兩件青年能做的小事
1. 拒絕早餐跟700cc的塑膠袋。只要空出滑手機的那隻手,就可以省下那個小垃圾袋。
2. 參加各級會議、活動及研討會的各位,請拒絕領環保袋。環保袋過度氾濫,每個家都有數十個無用的袋子,又醜又無用的環保袋,最後都變成另一個垃圾。舉辦會議活動的各位,也請把環保袋從贈品選項刪除。
最後
超想馬上再登高山、再一次單車環島,只有用這樣的慢速,才能看見最美的台灣。
雖然美麗的澳洲大堡礁要消失了很令人想去見識,但台灣眾多美麗的高山海岸說不定比他更快不見.........
我還是先多看幾眼台灣好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