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11-04

孩子的退化行為

是由【BabyHome新知:當弟妹出生後,孩子產生行為退化】發想的分享

  孩子的退化行為的現象敘述與我觀察的實例相同。但文中的教育概念我非常不認同,出發點當然是好的,希望降低大孩子的失落與寂寞,並解降低退化行為的產生。但文中示範的教育處方,使用很多比較的方法是我認為最差勁的。容易造成孩子之間的疏離及惡性競爭。而「安慰」之類的字眼更沒有必要,請引導孩子把重點放在迎接新生兒。同樣的事情,切入角度的不同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。

  我個人建議,從懷胎開始要賦予大孩子能力的期許(照顧媽媽、一起了解寶寶),並且分享且共享大人對新生兒的喜悅。在下一胎還沒有出來之前,先讓他知道有人要加入他的家庭了,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喔!最常聽到「你要變成哥哥/姊姊了,要更有責任,不能再....」把成為兄姊變成一件可怕的事情。不妨引導孩子說出他想做的事情,「寶寶出來像你剛出來一樣要吃奶、寶寶可能不認識睡覺的地方、遊戲的地方,怎麼辦?」,把問題放給孩子,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。最重要的是,寶寶出生後,焦點要適時的引導家人移回大孩子的身上。並寫可以告訴孩子,你對寶寶很重要!其實跟讓孩子養寵物培養責任心有一點像。

  順便分享實例:
幼兒機械lego的學生,是一對兄弟,分別是4歲跟3歲。那個班是3歲為主,共6~7個孩子。

上課實際情況是,哥哥通常會領先做好,然後協助一下弟弟。弟弟與另一個稍慢一點的孩子會一起再聽一遍。通常每一個稍難的步驟,最後弟弟會慣性放棄要別人幫他做,他只想玩(經過媽媽背書,弟弟的慣性放棄已經是常態行為) 不達目的就哭
課程中弟弟開始"歡"的時候,哥哥也會開始出現"無法完成"或"需要幫助"的情況。
媽媽分享說以前哥哥很勇於嘗試與領導(是個好哥哥),直到有一次一起學游泳,怎麼都學不會的時候,弟弟已經會了。 從那之後,兩個孩子的行為就常常反著來。
典型的互相競爭激勵轉變成一起負成長的例子。


   但是,但是,家長們也不用太緊張。有的時候可以逆轉勝,譬如哥哥一起變笨,想和弟弟一樣慢慢的理解,笨拙地使用手(一般低齡孩童小肌肉正在發展,每個人速度不同) 。這種狀態有一個好處是,可以同步教學,並且引導他們討論技巧。把發言的空間讓給孩子的時候,都會有很多驚喜。也許弟弟沒辦法用大人的方式進行,但他可能會分享創造別的方式喔! 其實最重要的重點就是「沒有人規定年長的一定優於年幼的」以及「學習的速度不重要,過程比較重要,不同的速度會有不同的收穫」。請家長一定要小心的維護孩子們的學習熱忱,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就是探險家,恭喜你,你雖然可能常常會很緊張,但你的孩子本身就熱愛學習;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內向、不愛活動,別緊張,他可能動的是腦袋,而你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探索世界、一起成長。不管甚麼樣的孩子,都需要大人的關注與期待,請做好榜樣,安心享受孩子們的成長吧!



2013-11-03

空拍電影「看見臺灣」 ♥ 觀後有感

  空拍電影「看見台灣」,我看完了!! 落淚推薦~~配樂跟歌曲都好聽,話題雖然沉重但不失電影的高潮迭起,算是真實版的「魔法公主」??

  看完的第一個感覺是: 身為「人」的羞愧與反思
然後真想把審批建案、開發案;排放汙水、廢氣的人,全部用UFO的藍色光束通通綁架,並且在他們的腦中強迫播放這整部電影,最後再準備大槌子把他們通通敲醒!!!
  其實有一點身為臺灣人卻無能為力的失措感,我們這一代從認識字開始,從外星人寶寶用顏色垃圾分類;到小學、中學的資源回收站;各式的環保比賽。我們知道垃圾要減量、要分類回收、要再利用,但是教育做到了讓人人都知道垃圾分類,後段的垃圾處理卻永遠有一層神秘的面紗,各類生產階段造成的"巨量"垃圾更看不到管理的效益。把城市垃圾收集,然後在邊緣無人區域推放掩埋;與隨手在街上不起眼的地方亂丟垃圾有甚麼兩樣?
  開發與保育的確在對立面,但在開發與建設的同時,是否有評估伴隨的浪費與破壞?我們被教導做事要看正反兩面、評估報告需要全面。教導我們的上一代,你們知道嗎?保育的速度永遠跟不上,沒有投入怎麼可能跟上。放慢開發的腳步(幾個億在進賺的商人,撥出1%研發一下低汙染製造與廢料淨化吧!)、加速保育。讓我想到最近食安的例子,說德國把各類產品生產檢測當作「必要成本」,而台灣則當成「降低利潤」來操作。我相信保育也是一樣,一個開發案必須把相對會產生的環境成本考量進去。不然,身為青年,我真的不知道該「感激」經濟起飛給我富裕的童年、還是該「害怕逃離」經濟起飛給我的末世中老年。最近在主流的幾家雜誌有新的論點,過去「下一代的主人翁」式的各種推測建議,現在有「給當權的你們」的相關文章。當權的前輩們,你們能做更多的事情。不管是勇起改革,或是暗裡釋放內幕指條明路給我們。只要真實,我們就願意追隨;只要有路,我們就膽敢共闖。
 
最後分享兩件青年能做的小事
1. 拒絕早餐跟700cc的塑膠袋。只要空出滑手機的那隻手,就可以省下那個小垃圾袋。
2. 參加各級會議、活動及研討會的各位,請拒絕領環保袋。環保袋過度氾濫,每個家都有數十個無用的袋子,又醜又無用的環保袋,最後都變成另一個垃圾。舉辦會議活動的各位,也請把環保袋從贈品選項刪除。

最後
超想馬上再登高山、再一次單車環島,只有用這樣的慢速,才能看見最美的台灣。
雖然美麗的澳洲大堡礁要消失了很令人想去見識,但台灣眾多美麗的高山海岸說不定比他更快不見.........
我還是先多看幾眼台灣好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