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由【BabyHome新知:當弟妹出生後,孩子產生行為退化】發想的分享
孩子的退化行為的現象敘述與我觀察的實例相同。但文中的教育概念我非常不認同,出發點當然是好的,希望降低大孩子的失落與寂寞,並解降低退化行為的產生。但文中示範的教育處方,使用很多比較的方法是我認為最差勁的。容易造成孩子之間的疏離及惡性競爭。而「安慰」之類的字眼更沒有必要,請引導孩子把重點放在迎接新生兒。同樣的事情,切入角度的不同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。
順便分享實例:
幼兒機械lego的學生,是一對兄弟,分別是4歲跟3歲。那個班是3歲為主,共6~7個孩子。
上課實際情況是,哥哥通常會領先做好,然後協助一下弟弟。弟弟與另一個稍慢一點的孩子會一起再聽一遍。通常每一個稍難的步驟,最後弟弟會慣性放棄要別人幫他做,他只想玩(經過媽媽背書,弟弟的慣性放棄已經是常態行為) 不達目的就哭。
課程中弟弟開始"歡"的時候,哥哥也會開始出現"無法完成"或"需要幫助"的情況。
媽媽分享說以前哥哥很勇於嘗試與領導(是個好哥哥),直到有一次一起學游泳,怎麼都學不會的時候,弟弟已經會了。 從那之後,兩個孩子的行為就常常反著來。
典型的互相競爭激勵轉變成一起負成長的例子。
但是,但是,家長們也不用太緊張。有的時候可以逆轉勝,譬如哥哥一起變笨,想和弟弟一樣慢慢的理解,笨拙地使用手(一般低齡孩童小肌肉正在發展,每個人速度不同) 。這種狀態有一個好處是,可以同步教學,並且引導他們討論技巧。把發言的空間讓給孩子的時候,都會有很多驚喜。也許弟弟沒辦法用大人的方式進行,但他可能會分享創造別的方式喔! 其實最重要的重點就是「沒有人規定年長的一定優於年幼的」以及「學習的速度不重要,過程比較重要,不同的速度會有不同的收穫」。請家長一定要小心的維護孩子們的學習熱忱,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就是探險家,恭喜你,你雖然可能常常會很緊張,但你的孩子本身就熱愛學習;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內向、不愛活動,別緊張,他可能動的是腦袋,而你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探索世界、一起成長。不管甚麼樣的孩子,都需要大人的關注與期待,請做好榜樣,安心享受孩子們的成長吧!
2013-11-04
2013-11-03
空拍電影「看見臺灣」 ♥ 觀後有感
空拍電影「看見台灣」,我看完了!! 落淚推薦~~配樂跟歌曲都好聽,話題雖然沉重但不失電影的高潮迭 起,算是真實版的「魔法公主」??
看完的第一個感覺是: 身為「人」的羞愧與反思
然後真想把審批建案、開發案;排放汙水、廢氣的人,全部用UFO 的藍色光束通通綁架,並且在他們的腦中強迫播放這整部電影,最後 再準備大槌子把他們通通敲醒!!!
其實有一點身為臺灣人卻無能為力的失措感,我們這一代從認識字開始,從外星人寶寶用顏色垃圾分類;到小學、中學的資源回收站;各式的環保比賽。我們知道垃圾要減量、要分類回收、要再利用,但是教育做到了讓人人都知道垃圾分類,後段的垃圾處理卻永遠有一層神秘的面紗,各類生產階段造成的"巨量"垃圾更看不到管理的效益。把城市垃圾收集,然後在邊緣無人區域推放掩埋;與隨手在街上不起眼的地方亂丟垃圾有甚麼兩樣?
開發與保育的確在對立面,但在開發與建設的同時,是否有評估伴隨的浪費與破壞?我們被教導做事要看正反兩面、評估報告需要全面。教導我們的上一代,你們知道嗎?保育的速度永遠跟不上,沒有投入怎麼可能跟上。放慢 開發的腳步(幾個億在進賺的商人,撥出1%研發一下低汙染製造與 廢料淨化吧!)、加速保育。讓我想到最近食安的例子,說德國把各類產品生產檢測當作「必要成本」,而台灣則當成「降低利潤」來操作。我相信保育也是一樣,一個開發案必須把相對會產生的環境成本考量進去。不然,身為青年,我真的不知道該「感激」經濟起飛給我富裕的童年、還是該「害怕逃離」經濟起飛給我的末世中老年。最近在主流的幾家雜誌有新的論點,過去「下一代的主人翁」式的各種推測建議,現在有「給當權的你們」的相關文章。當權的前輩們,你們能做更多的事情。不管是勇起改革,或是暗裡釋放內幕指條明路給我們。只要真實,我們就願意追隨;只要有路,我們就膽敢共闖。
最後分享兩件青年能做的小事
1. 拒絕早餐跟700cc的塑膠袋。只要空出滑手機的那隻手,就可以 省下那個小垃圾袋。
2. 參加各級會議、活動及研討會的各位,請拒絕領環保袋。環保袋過度 氾濫,每個家都有數十個無用的袋子,又醜又無用的環保袋,最後都 變成另一個垃圾。舉辦會議活動的各位,也請把環保袋從贈品選項刪 除。
最後
超想馬上再登高山、再一次單車環島,只有用這樣的慢速,才能看見 最美的台灣。
雖然美麗的澳洲大堡礁要消失了很令人想去見識,但台灣眾多美麗的 高山海岸說不定比他更快不見.........
我還是先多看幾眼台灣好了!
2013-10-11
服用OxyElite Pro.瘦身可能導致肝炎!
內容擷取翻譯自美國新聞 Elizabeth Weise, USA TODAY 8:54 p.m. EDT October 8, 2013
瘦身或健身者注意喔!這個產品可能有問題!?
美國夏威夷發生29個肝炎案例,從5/10通報第一個案例,最近一個案例在10/3時通報。目前有2個病人肝臟移植,尚有11位病人依然住院觀察中。他們的疾病管制預防中心在周二的時候發布警告,有超過80%的患者在發病前60天曾經服用OxyElite Pro.。
美國CDC(疾病防治中心)已開始搜尋全國各州相關案例,進行調查。FDA(食品藥物管理局)也開始針對製造商的商品及製造過程進行檢驗。
夏威夷州的健康相關部門官員表示"我們已通知商店依照各自意願開始下架",製造商則聲明"is a complete mystery and nothing like this has ever been associated with OxyElite Pro."他們認為這樣的疾病與其公司產品無關,且有可能是因為市面上流通的仿冒品。但依然會暫停此產品後續的銷售直到調查結果完成。
健康中心:表示由於肝炎及肝臟衰竭有可能由病毒感染造成,或由藥物導致。而目前個病例的化驗結果表示並無發現病毒,因此呼籲須關注是否是為藥物或草藥成分造成疾病。
2013-09-18
均衡飲食,在疾病上門前開始
前言
步入老化的社會,近年來開始聽到周遭的長輩確診慢性病的消息。(蛤?你阿公糖尿病喔,我表哥他阿嬤高血壓又糖尿病耶,我爸三高啦~X症候群)然後開始辛苦的學習怎麼吃才能不讓病情惡化,或是把吃藥了自己就是個健康人,繼續亂吃,最後才回頭學習怎麼吃。這是一個...恩...很...讓生活憂鬱的開始。因為吃飯像在吃藥。好像吃的營養就跟吃藥一樣痛苦。
但其實所有的疾病飲食,依然建立在一個正常人飲食的相同基礎概念上。只是在重整你的飲食觀念。台灣過去資源不足,只求吃飽穿暖的概念還繼續在這一代流傳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口頭禪依然是“多吃一點啊,這好呷溜~多吃兩嘴” 無形中,這麼多美味都多吃兩口,造就了無數的胖小孩。但是時代變了,我們的食物多到滿出來(有些偏鄉可能沒有),所以重要的是如何選擇。眼前有甚麼就拿甚麼、有甚麼就吃甚麼的時代過去了!飲食也是這個世代重要的課題。(其實就是要回頭吃草,偶而吃葷就多吃兩口啦~)
疾病飲食不同於正常飲食的部分在於,喔~肺不好,要降低CO2代謝,而醣類吃進去身體會產生很多的CO2,所以飲食比例要調整;喔~胰臟部分功能衰退(糖尿病),醣類代謝變差,身體醣類的代謝入口從車站大門這麼大,變成家裡大門這要的大小,所以請排隊進入,一次沒辦法有這麼多醣類進去;喔~腎功能衰退,電解質失衡、蛋白質代謝失衡,身體的資源回收站變小,垃圾都推在外面沒辦法分類了,會一起被垃圾車載走丟掉,這時候需要分流,把容易滿出來的垃圾另外處裡。哪個部分失衡,哪個部分就要在入口處把關。
假如,均衡飲食的概念可以在身體依然健康的時候建立,不但可以降低得病率,即使疾病找上門來,也不會突然間聞之色變,好像全世界的食物都是藥物。而均衡飲食其實是很彈性的,他不但本身就有很大的range,而且還會因人而異。就像武功秘笈,一套口訣心法要怎麼悟出自己的道,沒有一定的路。而唯一的重點就是均衡,至於到底要怎麼吃才是對的,都必須要自己實踐過後,細細聆聽身體的反應才能找到答案。
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,其實現代人大多都有少運動、腸胃偶發不適、偶爾胸悶的小毛病。這些可能是心理造成,也可能是生理造成,因為不傷性命,所以普遍不受到大家重視。這些小症頭,其實也跟飲食有關,吃甚麼會脹氣、吃甚麼會起過敏,活動量不同,飲食份量需求就不同,每個人都不一樣。不需要害怕、心虛或怕被視為挑剔、嬌氣,了解自己的身體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作法。
步入老化的社會,近年來開始聽到周遭的長輩確診慢性病的消息。(蛤?你阿公糖尿病喔,我表哥他阿嬤高血壓又糖尿病耶,我爸三高啦~X症候群)然後開始辛苦的學習怎麼吃才能不讓病情惡化,或是把吃藥了自己就是個健康人,繼續亂吃,最後才回頭學習怎麼吃。這是一個...恩...很...讓生活憂鬱的開始。因為吃飯像在吃藥。好像吃的營養就跟吃藥一樣痛苦。
但其實所有的疾病飲食,依然建立在一個正常人飲食的相同基礎概念上。只是在重整你的飲食觀念。台灣過去資源不足,只求吃飽穿暖的概念還繼續在這一代流傳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口頭禪依然是“多吃一點啊,這好呷溜~多吃兩嘴” 無形中,這麼多美味都多吃兩口,造就了無數的胖小孩。但是時代變了,我們的食物多到滿出來(有些偏鄉可能沒有),所以重要的是如何選擇。眼前有甚麼就拿甚麼、有甚麼就吃甚麼的時代過去了!飲食也是這個世代重要的課題。(
疾病飲食不同於正常飲食的部分在於,喔~肺不好,要降低CO2代謝,而醣類吃進去身體會產生很多的CO2,所以飲食比例要調整;喔~胰臟部分功能衰退(糖尿病),醣類代謝變差,身體醣類的代謝入口從車站大門這麼大,變成家裡大門這要的大小,所以請排隊進入,一次沒辦法有這麼多醣類進去;喔~腎功能衰退,電解質失衡、蛋白質代謝失衡,身體的資源回收站變小,垃圾都推在外面沒辦法分類了,會一起被垃圾車載走丟掉,這時候需要分流,把容易滿出來的垃圾另外處裡。哪個部分失衡,哪個部分就要在入口處把關。
假如,均衡飲食的概念可以在身體依然健康的時候建立,不但可以降低得病率,即使疾病找上門來,也不會突然間聞之色變,好像全世界的食物都是藥物。而均衡飲食其實是很彈性的,他不但本身就有很大的range,而且還會因人而異。就像武功秘笈,一套口訣心法要怎麼悟出自己的道,沒有一定的路。而唯一的重點就是均衡,至於到底要怎麼吃才是對的,都必須要自己實踐過後,細細聆聽身體的反應才能找到答案。
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,其實現代人大多都有少運動、腸胃偶發不適、偶爾胸悶的小毛病。這些可能是心理造成,也可能是生理造成,因為不傷性命,所以普遍不受到大家重視。這些小症頭,其實也跟飲食有關,吃甚麼會脹氣、吃甚麼會起過敏,活動量不同,飲食份量需求就不同,每個人都不一樣。不需要害怕、心虛或怕被視為挑剔、嬌氣,了解自己的身體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作法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